Show newer

今天上课听到了一个其实非常浅显但是让我震撼了1秒钟的东西:权力关系产生被边缘者的自我怀疑,因为不得不以支配者的眼光来审视自己、以边缘的自我来经历支配者的叙事和话语。所以empower的意思就是让人不用再自我怀疑…

关于新技术冲击社会造成失业的一种常见辩护论调是,“会制造新的岗位”,于是无须担心。

这是一种特别草率的论调。
随便列举一下这种论调所存在的问题。

1. 忽视了年龄歧视问题,特别是35危机的问题。如果新的岗位依然是年龄歧视的,那么这种辩护就是无效辩护。在一个充满年龄歧视的就业环境里谈新岗位,就显得特别幼稚和滑稽。

2. 没有比较岗位数量,只是非常大而化之地提了一嘴新岗位。1个岗位也是新岗位,1万个岗位也是新岗位。不比较数量,只看性质,没有意义。

3. 忽视了新岗位的准入难度。新岗位难道对全体人员平等开放吗?25岁人的竞争力和45岁人的竞争力,是一回事吗?如果不是一回事,如果在开放程度上非常不平等,那么所谓新岗位对这些被挤掉工作的人来说,就只是大饼。

4. 忽视了转岗的成本问题。确实,AI 等新技术冲击旧岗位的时候,带来了大量高新技术岗位。但转这些“新岗位”,要花多大成本,算过吗?如果无视成本,那么对那个被丢掉工作的人来说,竞选总统or扫大街,都是新岗位。当算法工程师or送外卖,都是新岗位。
按照这种无视转岗成本的思路,社会上根本不会存在那么多快递、外卖、网约车,根本不存在2亿灵活就业人群,而应该是高新技术行业年轻人被大量大龄人员挤兑地找不到工作。而实际情况如何呢?

5. 没有比较旧岗位数量的减少速度和新岗位数量的产生速度。小学级别的应用题,一个水池一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小学生都知道,要关注两个水口流量差别如何。

综上,这种论调只简单讨论了岗位的“新”,却根本不愿意去讨论“被失业人群转这些新岗位的可行性”,以至于显得特别潦草、滑稽和一厢情愿。

以上只是2分钟内想到的很一般的观点,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令人震惊的是,这么显而易见的观点,这么明晃晃的点,居然会被一个个无视掉,居然能堂而皇之地提出“会制造新的岗位,于是无须担心”。这种对社会令人震惊的无知,对特定人群其处境令人震惊的无视,才是最令人震惊的。

做个数学题:
66架战斗机,都以只开动一小时计算,其油耗+养护+折旧费用计为30万元
一尊为了警告台湾,宣示主权的花费为1980万元/天
1980万元在雄安新区的接近7000亿元投资面前当然很渺小,但我顺带查了一下,当下最好的油罐车大约是40万左右。
也就是说:一尊拿去吓唬台湾人所花的钱,一天的量就足够买50辆最好的车给中储粮去运输食用油。
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只能喝脏油了吗?

又看到这人多号发一样的评论骚扰辱骂陌生人。列一下我知道的账号列表方便复制,,, 

大号(屏蔽广告):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这个已经被呜呜停用)

同名小号(搜 sartic 就会出来,不用一个个复制 i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已被停用)
[email protected] (已被停用)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342cd04fa7f0117d1411cec978df490fd9e7c1b44c6548b5db86342d25dfe5e8@mostr.pub

叫其它名字的小号:
云珠
[email protected](已被停用)
NBSNS 官方账号
[email protected] (已被停用)
云云
[email protected]
Vsinger_小冰
[email protected] (已被停用)
CloudTalk Relay
[email protected]

个人实例:
fedi.77234399.xyz
sartic.yz666.eu.org
activitypub.yz666.eu.org

Show thread

中国人的命从来就不是命,自古以来的史书已经表达得很明确了。那种封建社会视人命于草芥的思想早就根深蒂固传承千年。

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也是,读书中举,方能当人上人,把别人踩到脚下摩擦。要想要民主自由,确实第一步得放弃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想治病,先得撂翻了那些老中医。

#神经病学人的键政时间

今天去陪床,和长辈聊天,她经历过残酷惨烈的文革,我说你真的了不起,我一定活不过那个时代,她用一种略带鄙夷的语气说对,因为你受不了一点委屈。
我对已经自洽的地方无论亲人怎么评价都并不会生气,除了因为她的评价对我不重要,更多的是我其实将这鄙夷当做她对时代的不理解,也当做对我的褒奖。
其实还挺有意思的,我应该是家里唯一一个和试图管束我的亲戚正面争吵过的,而他们待我像对客人一样疏离又友好,甚至连劝诫都是温和的。
我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态度其实一如既往,我所有的恨和愤怒都来自于别人的“管”,我不要受这个委屈,如果能积极改变,那就抗争,大到和人吵架对抗,小到尽最大努力不配合核酸。如果毫无希望,那就直接逃走,大到努力学习离开这个国家,更换写作语言,小到放弃这个世界。
我知道世界在缩小,但我永远要向自由更多的温暖河流游。

想对每一个对我露出失望表情的人说我就这样,你看着办

刚才刷到一则短视频,找瓶盖子的功夫App刷新了找不到了。就大概说一下吧。玻璃瓶盖里面的密封圈。以前都是白色的,含有塑化剂,也就是环境荷尔蒙的一种。接触油脂的时候会析出。现在有一种蓝色胶圈的(blueseal),采用新技术,没有塑化剂,更安全,但一般只在有机食物的包装上才见得到。

我又检查了下家里玻璃瓶,大多数都是白色的。🥲那以后用的时候要注意了,尽量不接触到食物,尤其是含油脂的食物。

👇🏽是一则关于两种胶圈的德语文章。
utopia.de/ratgeber/schraubglae

感觉很多人对异性恋和操逼,寄托了共产主义一般的愿望

Show thread

我也会想如果自己能早确诊神经多样性20年,我的人生不知道会是如何的?或许可能会更能接受理解很多受到的创伤,也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免受很多非必要的伤害,可以意识到一些加害者的特质在伤害发生之前就远离对方。

我觉得内疚和自责最深的,其实是我自己对自己的失职。

我没能保护好那个脆弱无助自闭内向与世界格格不入多疑敏感爱哭怕黑怕痛不理解这个nt世界也不明白性别是什么的小孩,我真正的自己。

许多错误决定都是为了证明自己做出来的

笑死,刚刚发现我非常喜欢的黑客艺术家Mac Pierce, 19年的一个发明“Opt-Out Cap”(可选退出帽,主要用来对抗和混淆人脸识别)用的是平子的脸,工具包里还提供了高清分辨率图片

我今天才陆续看到胡友平被杀事件的文章,我很难接受把她塑造为“英雄”的叙事,因为这个声势越大,仿佛她被杀是值得的,是“挽回民族尊严”的,我非常难以接受。什么“她用生命护住了同胞的颜面”,老天,我直说吧,她没有什么“同胞”,也没有什么同胞值得她用生命护住,中国人没有尊严,要有尊严也不是这样“守护”的。然而我打开每一篇同情胡友平的文章,都被评论区早已杀到眼红的仇日情绪创到PTSD发作,我现在写这些话,感觉心脏被攥紧呼吸不过来,我怎么生活在这些人中间,我爱的人随时有可能被他们高举石头砸死。

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发推说“胡友平女士以一己之力从歹徒手中保护了无辜的妇幼,相信她的勇气与善良也代表了广大中国民众……”这句话说过了,胡友平女士的勇气与善良,仅代表她个人,绝不能代表广大中国民众,那个持刀歹徒,才是广大中国民众的代表。

看大家因为罗小黑的事情讨论猫咪弃养/放归的争论,有些象友可能长期在国外生活,不了解国内目前流浪动物(特指猫和狗)的生存状况。首先国内有些地区是有吃狗肉的传统的,而且国内也有一条完整的地下产业链,那就是抓猫狗然后当食用型肉类卖出去。这种抓猫狗的通常就是抓流浪猫流浪狗,包括那些因为主人没有看严实走丢的,比如遛狗不拴绳、养猫不封窗,只要走到街上去,就有可能会被抓走杀掉。这两年经常有新闻,某某地截获了一辆“猫车”或者“狗车”,不过大家不要去看图片了,非常非常惨的。

然后来说一说中国的流浪动物救助的现状,先声明我没有做过任何调查,仅仅是我的观察和了解。就我了解像深圳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会有一些民间的救助组织,他们有志愿者、有合作的动物医院和兽医师、也有知识和技术,会定期组织tnr和领养。深圳有一个“深圳猫网”的组织,算是比较规范的,我当时领养小猫就是在通过深圳猫网。我和领养人是签了协议的,但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我可以说这份协议在国内没有任何意义,纯纯的防君子不防小人。救助人还跟我说他们救助圈有个潜规则是不接受单独的男性领养人,因为根据他们的经验男性领养人大概率都不负责任。

插一句,我要很自豪地说我救助人说我是她遇到的最负责任的领养人,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了(不是)救助人这个月估计已经生宝宝了,改天问候下她。

除了深圳猫网这种,还有一种模式就是个人运营的“救助小屋”已经野外投喂。我加了一个北京的救助小屋的微信群,这位救助人的方式是自己租房,里面安置了十几只猫,每天下午她下班后要去喂粮、铲屎。工作人员就她和她妹妹,两人轮流去,实在没时间的话会找人帮忙。另外她们还有几个固定的投喂点,基本上都是一次5斤、8斤的放,附近的流浪猫会来吃,能保证饿不死以及不用吃垃圾。还有就是她们会带猫去绝育。我在微博关注了几位深圳的个人救助人,也是这个模式。他们的资金来源,用北京这位救助小屋的主理人的话来说,就是“化缘”。她在微信群晒过账单,每月的开支基本上就是房租+猫粮+药品,一个月要2万左右,全靠各位云救助人捐钱。而她和她妹妹是完完全全的无偿劳动力。去年冬天那么冷,她有时候加班,下班已经快十点了,照样要去放粮,要去小屋打扫卫生……我真的除了每个月打200块钱也没别的办法了。

目前国内还有流浪动物救助基金会,我有一个自动捐款的项目是每月29元。但是基金会吧我其实还是不太放心,毕竟连救人的红十字会都是那样。所以这一项就只有这29,一点心意吧。

目前在国内做救助最艰难的一点,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整个大环境对这种救助都非常抵触非常不友好。别说微博那种粪坑,就算豆瓣这种用户素质相对高一点的、观念先进一点的,遇到有豆友为了救猫救狗而募捐的,都有很多人说风凉话,无非就是那句“人都没饭吃还管猫”。还有更惨烈的就是一些人在现实里也会虐猫虐狗,或者假借领养的名义带回去虐待的。国内虐猫虐狗也是个产业,有人花钱买这种视频的。

我了解到的基本上就是这样。另外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老家在农村,我奶奶村子里有几只流浪猫,没人喂,也是靠在农民家院子里偷垃圾或者剩饭吃。我喂了几个月,一开始是把我猫不吃的零食和粮带回去给它们吃。喂过几次它们就记得我了,我爸的车一回去它们过一会儿就会来。后来实在不忍心,专门找了几个盒子,分别装水装粮。然后很快我奶奶就表示了不满,不让我喂,我就把粮端到其他地方喂。现在我走了,又没人喂了。我妈很讨厌回老家,所以我也不想强迫她回去喂猫。我爸爸是不敢反抗我爷爷奶奶的,指望不上他,呸。

另外国内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认为猫不吉利,所以不仅不会喂,反而会赶走。比如我奶奶就是这样的,她会拿扫帚打猫,直到猫跑开。

所以像罗小黑那种,从小奶猫时期捡回家养着,养上几个月发现这个猫很调皮或者不亲人或者纯粹就是嫌麻烦,就再把它领出去“放归”,我是不接受这种屁话的。像这种情况,这个猫基本上在外面是活不了的。几个月大的猫正是调皮的时候,这很难预料到吗?你3、5岁的时候不也天天在家调皮捣蛋吗?而且这类猫被人养惯了,它出去找不到吃的,也打不过其他猫。母猫再大一点就会一窝接一窝生,而母猫身体不好的情况下小猫情况也不会好,多得是生了5678只结果只活下来2、3只的情况。而公猫会打架、占地盘,打输的如果伤太重就会慢慢死掉,因为伤口会感染、化脓。我家小猫被救助人发现的时候脚上就有伤,如果不是救助人救了它,它绝活不过22年冬天,那个冬天深圳连续冷了两周。

罗小黑这种,就是弃养,别给自己找补说什么“放归”了。不负责任就是不负责任,怎么洗也没用。

国内目前流浪动物的生存状态,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大城市可能稍微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去。小城市和农村大概就是地狱级别了。像我老家那种5678线内地城市,连个像样的救助组织都没有,给流浪猫做绝育全靠市民的良心。我闺蜜她妈就有三四只流浪猫,都是救助了之后没办法处理,只好自己养着,自我安慰“不就是多一双筷子的事儿,还不用上学”。哦对了,我们家属院也有两只流浪猫,常年盘踞在后院,我喂的时候都是偷偷摸摸的,生怕别人看见来问我。我妈现在偶尔会喂一下,顶多就维持个饿不死。我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能让我家小猫走丢了,我爸还用这个开玩笑,我说我过两年要接小猫来加拿大的,它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就重新找个人给你养老吧。我爸就闭嘴了。

所以怎么讲呢,反正国内现在是文明的人已经非常非常文明了,而愚昧落后的那帮人,也确实还在吃狗吃猫。吃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毕竟人也曾经是大牲口、两脚羊。其实我真希望我可以做一点什么,哪怕国际领养也可以,救得一只算一只。我今天回来的路上看到一只松鼠在人行道边的桑树上吃桑葚,好不惬意,一瞬间竟然有点心酸,唉。

@board 想问问有没有去过日本或者居住在日本的香油们可以推荐一些【你觉得值得游玩的地方】和【个人私藏好吃小店】,因为个人不是很喜欢热门景点和打卡地,推荐的时候请尽量避开,拜托各位了 :0130:

Show older
创新比格云计算 Beagle Cloud™

站民的主要成分:比格犬、社交功能损坏患者、性少数、避世者。站长独裁,规则里没写具体的都是站长和管理员的自由裁量空间,谢谢大家拥护!邀请大家公投的时候请积极参与,让我们一起来假装这是一个和谐开明的民主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