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日记 圣诞和新年去二女家度假的房东回来了,还带回来了女友。照例是拥抱和贴面礼,我感受到她的爱了!刚认识的时候她好害羞,贴面礼也是轻轻的。好久不见了,今天她紧紧抱了一下我。
好喜欢南美人自然流露的情感啊。初次见面的害羞拘谨是真实的,相处之后的关切关怀也是真实的。好喜欢这样不需要隐藏内心和假装的社会氛围。
想起来gay哥也是,刚认识时拥抱很轻,关系越来越近,拥抱越来越紧。从轻轻拥抱到紧紧拥抱,真的能感受到大家的爱。
#南美日记 厄瓜多尔毒枭越狱,总统宣布内部武装冲突,秘鲁接壤地区也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阿根廷、玻利维亚和哥伦比亚都表示会提供援助,因为贩毒集团是整个大洲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
真刺激。
但我不害怕。拿枪崩了我也比在墙国十几年的雾霾毒气中慢慢死去要好得多。
我也不后悔。南美国家的安全部门把枪口对着毒贩,而不是对着平民百姓甚至学生。宣布宵禁也好紧急状态也罢,是为了大家的安全,而不是为了把大家关在家里让大家乖乖听话。
至于南美能不能润,就看这几年各国对打击贩毒集团的手腕和力度了。现在不推荐润,观望一阵子再说。
不过润南美的都是什么狠角色,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be like:
暂无人生遗憾,不小心被崩了被炸了问题不大。痛快死了也比在中国生不如死活受罪强。
群友be like:
黑帮也要过生活,没了老百姓各种社会服务他们喝西北风啊?而且旅游区赚外快他们也不会碰,大家不如现在出去玩算了。
我给一位朋友分享这些时,我以为她会被南美吓到,结果她告诉我国内每个月都有持刀上街乱杀女人和小孩的事件,就算她和伴侣已经知道的比别人多了,也还是只能了解其中一小部分。——好家伙。结果是中国把我吓到了。
我所在的地区目前是安全的,我既不在首都等大城市,也不在边境贩毒区,我也不住市中心(众所周知各国犯罪分子都喜欢炸市中心),问题不大。
不安全我也不会回国,死也不回。
#南美日记 有一本书叫《把我的心染棕》,讲的是南美故事,我真的太能体会作者的心情了。
好爱小棕人啊啊啊啊啊啊啊。
和房东女友、房东、租客姐姐一起吃晚饭,是烤箱烤的empanada。房东解释说因为我说不喜欢太油的东西,所以是用烤箱烤的(而不是油炸的)。
我完全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和他聊天随口说过自己不喜欢吃特别油的食物了,但是他记住了。
虽然我觉得油炸empanada吃起来并不油,但……你永远也不知道这些小棕人会在哪个瞬间暖到你!
南门!!!
#南美日记 关于大毒枭逃跑并造反导致多国进入紧急状态人心惶惶这件事,我的焦虑程度竟然仅限于头一天晚上刷了两小时推。
明明绑架狱警杀狱警直播占领电视台扬言要炸市中心这种事情很恐怖,但我的确没那么焦虑。后来看厄瓜多尔政府打击毒贩并把监狱里的人质都救出来了,就更懒得刷推了。没有波及我所在的地区,问题不大。
但在贵中的白色恐怖时期,我每天焦虑刷象都好几个小时,眼睛不行了还忍不住看。那个焦虑程度,起码要翻几百倍。
好友分析说因为南美毒贩集团的行为也是有逻辑的,是可以推测的,而中国所发生的一切都不合逻辑,完全无法预测,所以更让人焦虑。#吐槽中国
不过很多中国人可能无法理解这点吧。怎么“内部武装冲突”和“大毒枭在整个南美四处流窜”都没让我焦虑呢?
我在一个正常世界,刷刷社交媒体就能看见最近发生的事。贩毒集团为非作歹能看见,国家警察和安全部队重拳出击能看见,热心群众给驻守的士兵送吃的这样的暖心瞬间也能看见。既然都能看见,那就不害怕了。
怕的是看不见。怕的是同一座城市有小区被封有持枪人驻守却只能通过风言风语传到人们耳朵里,怕的是亲朋好友被毫无预警地突然拉走转运,怕的是关心的人被困在不知哪里挨饿受冻自己却无能为力。就好像被装在黑色的袋子里,不晓得下一秒钟会不会有雨点般的拳头打下来,也许打下来的是铁棍,也不知道自己哪里会被打。
那样的恐惧可比南美的犯罪率可怕多了。
https://alive.bar/@fireskybighave/111768302067740199
我也觉得挺麻烦的。南美这边好很多,上次就解答了房东「中国人吃狗肉吗」的问题:大部分地区不吃,少数地区吃,没有正规饲养途径,超市买不到狗肉,狗都是偷来的,很多人讨厌这种行为。
也许是怕我觉得被冒犯,房东的朋友在旁边对他说了好几次「文化不同」。他说的挺对,毕竟南美还吃豚鼠……
感觉白人社会的虚伪程度和东亚不相上下,各种为了正确而正确。白人社会给我的感觉是:一部分人特别爱冒犯别人,另一部分则为了避嫌,不得不在说话前加几句台词,就好比墙内的网民说话要加很多括号解释自己并没有冒犯的意思。
远离白人社会的我舒舒服服在南美把心染棕。这里的人好真诚,既不会特意冒犯别人,也不会默认别人动不动就会感到被冒犯。
南美人真的好正常。南门!
#南美日记
#南美日记 之前在推上看了一些新闻,心情蛮复杂的。越狱的毒贩们为非作歹,被抓时可可怜怜,而且看起来很傻。
倒不是所谓圣母心,但知道的更多以后视角的确会变。关于“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和毒贩,我目前知道的:
1.
#少年与恶的距离 里科普过,很多恶性事件的罪犯其实是认知能力低下到没有善恶概念的智力障碍者:
https://m.cmx.im/@xunhuan2046/110831638804213850
我猜想也许犯罪集团的头目几个是聪明又坏的,剩下的小弟都是被利用的。
2.
(在国内)飞叶子的朋友和我说ta接触过的搞毒品(大麻以外的那种)的人,童年都有自残经历。至于自残的背后是怎样的家庭和人生,猜也能猜到部分。
3.
致幻剂缓解PTSD
https://mp.weixin.qq.com/s/7jksg5nMKFaOxuHC3cbGuQ
印象中之前也看过大麻缓解PTSD,还有精神分裂症相关书籍里提过患者吸毒抽大麻其实算一种自我治疗。
之前友问我对废除死刑的看法,我说我是支持的。杀人是杀不光的,杀了一个还有下一个。问题是这些人到底为什么会这样。等哪天全社会了解以上三点,人们拥有共识「犯罪是社会的问题而不是罪犯的问题」,能给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帮助,让他们起码有犯罪以外的事情可做,就没那么高的犯罪率了。
当然了以我对人类的了解,恐怕等我死了大家都不会有这样的意识。
#南美日记
把小土豆连皮丢到煮过鸡腿的汤里小火低温慢煮直到它们开花,撒点盐,吃起来就是鸡汁土豆泥。我没撒胡椒,撒了估计跟肯德基的味道更像了。
南美的食物怎么可以这么好吃!好吃到我想发懒人菜谱,但一想到世界上别的地方没这么好吃的食材,烧出来估计会难吃,就算了。
谢谢南美土豆,谢谢南美鸡,谢谢用原始方法种土豆和养鸡的南美人。
南门!
#南美日记
https://donotban.com/@koncho/111794318980897861
中国的人均素质能有南美的一半高,中国的食材能有南美的一半好吃,中国的空气能有南美的一半干净,我都谢天谢地了。
感觉中国的确是在各个方面都学到了不好的东西,学苏联的体制,学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学日本的垃圾分类……
#吐槽中国
#南美日记
昨天去市场买菜,遇见手里拿着皮筋发圈的小贩。他抬起手给我展示,我笑着别过头指了指鸭舌帽下近乎光头的脑袋瓜。他也笑了,给我竖起了大拇指。
#南美日记
坐电车时检票员不仅轻声细语对每个人说问候和谢谢,还会在高峰期座位不够的时候温和提醒年轻人给老人让座。除了检票员督促,也有乘客自发给老人让座的。
我就不吐槽在欧洲坐电车的体验了,呵呵。
日常被南美人暖到。
南门!
#南美日记
昨天在公园被路人小孩拉着一起玩,锻炼到了一直没机会锻炼的腿部肌肉,今天坐下起立都费劲……
正常人健身:
居家健身,去健身房。
我健身:
被公园里的路人小孩拉着一起玩到我开始一动不动坐在秋千上打哈欠。
小朋友真是活力无限。要是我从小在一个没有雾霾的地方长大,现在也该是个运动健儿了。
#南美日记
去看山了。
“幸福到直接死掉也可以。”
年龄,性别,种族,身份,都成了无所谓的东西。眼下的细纹,社会往我头上套的枷锁,皮肤的颜色,正在办理的签证,都无所谓了。
爱我的人,我爱的人,都无所谓了。人生、梦想、尚未完成的写作,都无所谓了。
我和山上的牛羊鸡狗没有任何分别。草木并不比人低贱。我只是自然的一颗细胞。
“就这样死掉好了,我的人生没有遗憾了。”
何日?
今日。
何时?
此时。
#南美日记
https://m.cmx.im/@xunhuan2046/111805948947109072
虽然常坐电车,但我今天才发现竟然一次都没有被外放的手机声音打扰过。在我写这条嘟嘟的时候,同车厢的确有人在外放手机,但ta放的声音很小很小,对我而言不构成影响。
想想都觉得好笑。被老中人嫌弃/瞧不起的南美国家/发展中国家/穷国家,国民素质比老中人高得不知多少呢……
#南美日记
很喜欢看街头女性的穿搭。这里和周宁给我的感觉一样,大家穿着看起来合身又合适的衣服,不是流行爆款,不是性冷淡无印风,而且真正能体现穿衣者态度与个性的衣服,相得益彰。是人在穿衣服,而非衣服在穿人。
今天电车上坐在我对面的女士穿了浅粉色的大衣,手上的皮质手机套也是浅粉色的。她的眼睛框是带点粉色的透明紫,她的唇膏是浅浅的粉紫,和她白人的肤色搭配在一起,很好看。(我这里有很多白人后裔。)
街上每个人都可以舒展自己的个性,感觉很好。完全没有东亚同质化感。
至于男的……也有很多搭配好看的男生,但总体上远不如女性。有些懒人会直接从头到脚一身黑,黑衣服黑裤子黑鞋子……
#南美日记
一些小孩子也被家长打扮得让人赏心悦目。今天在街上看到两个小女孩:一个小女孩一身薰衣草紫套装,鞋子和袜子也是浅薰衣草紫。(能看到袜子是因为她走路不知怎么把鞋子掉了,就坐在路边自己再把鞋子穿好hhhhhh。)另一个小女孩穿着淡粉色的衣服,头发上的蝴蝶结和背上的书包都是玫粉色,两种粉色互相映衬,很可爱。
不得不感叹,生活在轻松舒适的环境里,人就更有心思打扮自己。这些打扮不是为了得到某种社会认可,而且为了自己看着舒心。
街上穿性感小吊带的有,穿温柔毛呢的有,穿休闲牛仔的有,为了工作穿得西装革履的也有,穿什么的都有。(我这昼夜温差大,晴雨温差也大,街上可以同时出现穿薄款羽绒服的人和穿背心短裤的人。)
再加上披着五彩斑斓poncho(斗篷)戴着当地特色帽子(我其实不知道那个帽子叫啥)的原住民,穿着绒面长裙的原住民,玫红的、黑的……
街上真的什么打扮都有。什么肤色的也都有。(除了亚洲人很少,几乎看不见。)好喜欢南美的多元感,每个人在这样的环境里都是真正自由的。没有人会爹爹不休冲上来教你怎么穿衣服,也没有人会像发现新物种一样盯着你看。
东亚的不自由也不必多说了,不是被同化就是为了不被同化而特立独行产生的夸张感。也许到了社会环境没那么压抑的地方,很多人也就不想穿那么吸睛的衣服了吧。
#一个想法:自由是舒服的。如果不舒服,那正在体验的也许不是「自由」本身,而是「为了获得自由而作出的反抗」。反抗是没那么舒服的,甚至可能是痛苦的。
#南美日记
https://m.cmx.im/@dovesofdodona/111887765816596337
看到这条想起妈妈总说我小时候特别爱喝胡萝卜汁,她经常买胡萝卜榨汁给我喝。
长大后的我听了心生困惑:
胡萝卜汁有什么好喝的???
直到我踏上南美洲大地,买了胡萝卜做菜时顺便生啃两口,才发现好吃的胡萝卜并没有很重的土腥味,而是甜津津的,啃了一口下去就会忍不住再多啃两口。
#南美日记
我妈把国际转账那点破屌事告诉了身边的亲朋好友,现在大家都认清屌国家的真正面目了,全在骂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在海外舒舒服服,我妈在墙内急得头发都白了。叫人怎能不恨国。我出国才半年不到,出国前她没有白发的。爱她的朋友们看了她的白发,也对这个屌鸡巴国家心生怨恨了。
想想还挺难过的。我妈比我更着急的原因是她知道如果我拿不到身份,就只能回国吸毒气,被雾霾创得整夜整夜不睡觉,头发根根掉。我能做的只是在网上破口大骂,但她需要做的是一遍又一遍跑银行,一遍又一遍托关系问人。可笑的就在这里,我家多少还有点关系能托。就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办妥,还得靠坐标海外的亲友曲线救国。
现在妈妈的亲友已经在催她赶紧出国看看了,因为她们听她讲了从我这儿听来的南美故事,都很想过来住了……所以她们催她先去看看。
本来妈妈对出国定居的态度是犹豫的,她不会英语更不会西语,所有的朋友都在国内。现在每次跟我打电话都阴阳怪气,一副一定会出国且再这辈子也不会回国的样子,看起来还会带着一帮朋友一起来养老,真不错。
#南美日记
记几件小事:
1.
上次看到狗大摇大摆站在车道的边缘,那个位置开车的人得小心点,不然真的会碾到。但狗完全不害怕,毫不在意的样子。那种笃定感就像这辈子都没挨过打一样。
当时我已经挺震撼了,没想到后来狗准备过马路了,它冲着来往车辆吠了几声,车真的让它了……没有一辆车对着它按喇叭。
在旁边的我目瞪口呆,根本来不及掏手机录像,狗就已经大摇大摆穿过马路了。
这过马路体验不比中国人在城市里过马路要好太多了,果然是人不如狗。
2.
上次我自己过马路发呆,等回过神发现大巴车就在自己身边了,吓一跳,赶紧穿过去了。
那是个很小的路口,在枢纽站边上,平时有工作人员指挥车辆和行人,那天不知怎么的没有。我挡了道,大巴车没按喇叭,司机也没探头出来骂我,就静静地停下来等我走过去。
而我发现自己挡了道,只有「完蛋了要被骂死了」「完蛋了司机要狂按喇叭了」的中特PTSD萦绕在心间。冷静下来才安慰自己,还好我不在中国……
3.
今天在市中心遇见乞讨者,他身材矮小,好像腿脚也不便,手上拿着个塑料杯子向路人乞讨。第二次路过他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包里有个苹果,就掏出来给他了。
他看起来很高兴,对我说了一句「Thank you」。当地人会英文的其实不多,大部分印第安面孔都是只会说西语的。他看我是一张外国人面孔,就选择对我说英语的谢谢。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想起之前遇到过的乞讨者,我没吃的就给了钱,还请他唱首歌。结果他苦思冥想企图给我唱一首中文歌,最后发现自己一首都不会。在唱西语歌之前他还问我能不能听懂西语。
这究竟是为什么啊?为什么南美人连乞讨者都显得那么贴心???
#南美日记
被南美年轻人的美好关系打动!昨天新租的房间楼下咖啡馆开业,友带着一帮同事来吃了。同事几个当中显然有两对儿:友和男友,另一个男生和他旁边的女生。
大家一边吃一边笑嘻嘻八卦两人是什么关系,两人也笑着回答说“我们是朋友啦!”“哪种朋友?”“互相珍惜的朋友啦!”
西语朋友一词是amigo,男友是novio,一帮人就调侃问男生是不是女生的amigovio——这个词字面上是朋友+男友,西语释义是有亲密联结(常包括性关系)但没有被视为正式伴侣的人persona con la que se mantiene un vínculo de intimidad que suele incluir relaciones sexuales pero a la que no se considera una pareja formal;英语释义引用台译是「福利朋友」friend with benefits,一下就丑陋了起来;再翻译成中文变成「炮友」就更丑陋了,不堪入目了。题外话: #语言学习 千万别靠翻译啊朋友们。
根据情境,我的理解是朋友们在问他是不是她的非正式男友,没有“在一起”但在一起的男友。
大家都在笑。笑着笑着就有几个瞬间女生自然而然地靠在了男生怀里,男生也很自然地歪过头贴贴她。
其实我友和男友也没正式“确认关系”,但她和男友的互动也是这样自然而然地抱抱贴贴,自然而然地伸手帮男方捋一下额前的头发。男方对友的喜欢也显而易见地写在脸上、写在眼睛里。我和两人一起玩儿完全没有电灯泡感,全程嗑cp+疯狂助攻替双方说表白的话:ta好喜欢你+描述某个被我观测到的细节。
反观东亚,「友达以上恋人未满」是一种不确定感,是失落,是爱而不得。朋友们都看出来喜欢了当事人还扭扭捏捏不在一起,总有一方会开始不安:ta真的喜欢我吗?ta是不是没那么在乎,只想享受暧昧?
看着南美年轻人自然又放松地接受朋友们的灵魂拷问,没有忸怩更没有不安,感觉真好啊。毕竟互相喜欢就是互相喜欢嘛,「恋人」头衔有那么重要吗?按照双方自己的节奏发展就好。朋友只是在旁边煽风点火加油助攻外加八卦而已,全程都没人问「你们怎么还不在一起」「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在一起」这种话。东亚人总能把关心变成带给别人压力的、轻微触犯边界又不至于被骂的话,简直是超能力。#吐槽东亚
全世界哪儿还有跟南美人一样能坦诚面对人类情感的人啊!啊?
#南美日记
之前想学的东西很多,想学摩托车和汽车,还有各种技能,恨不得自己会开飞机。(……)
在老中感觉不会技能就会死。#吐槽中国
「技多不压身」
「求人不如求己」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意外时时刻刻会降临。用友的话来说就是「在中国你不会开车,封城之前是逃不出去的。」
但技能会得多又能怎样呢?像之前那条新闻,已经是很优秀的男孩了,都会用消防栓了,但他的母亲还是葬身火海了。人祸。
其实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不需要学那么多东西的。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人祸没有那么多那么频繁,普通人之间、陌生人之间都可以互相帮助、给予支持。
在老中,如果你需要理解需要同理心,恐怕得付费去找咨询师。因为每个人都在高压下,用友的话来说就是「老中现在已经异化到听别人吐槽一些情绪都觉得自己少了块肉,不是那种把别人当垃圾桶的吐槽,就是正常的吐槽。更别说拿出什么物质(和心理)资源去帮人了。」
然而,就算付费,也可能遇到很差的咨询师,往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心理状态中雪上加点霜。所以最靠谱的反而是读书自救,多读一些心理自助类书籍,既便宜又靠谱,就是累,还需要时间精力消化。
我在南美待了半年,什么学车的想法都没了。有事就等着靠有能力的人帮忙好了。每个人都很愿意帮忙,每个人都很有同理心。「学不好语言以后出门做什么都不方便」的焦虑感也没有了,面对语言不通的外国人,每个人都很耐心地表达与聆听。
我前几天搬家,刚认识第一天的女孩就和司机一起帮我把东西搬上了二楼。只是相互自我介绍了一下的,可以说是还不认识的人。司机帮忙搬东西那是他的工作,起码是我付了钱的(很便宜)。
之前中国移民朋友和我说因为食物中毒还是过敏之类事件在街上晕过去的时候,一睁眼身边全是小棕人,端凳子的掐胳膊的打电话帮忙叫救护车的都有(朋友和伴侣都不会西语)。
再加上我之前报警说话也说不利索,脑子里一堆东西勉强表达了个框架,警察就理解并帮助了我,而不是帮本地老头和稀泥(白人中心主义的社会常态之对着别的人种和稀泥)……
在这种社会氛围里我觉得自己不会开车也没事的,死不了。语言说不利索也没事的,死不了。折腾这么多年,终于过上了一种普通的、平常的生活。时常觉得第二天就死掉也不会有遗憾。那种「再不做就来不及了」的紧迫感和「一切都来不及」的遗憾感,都消失得一干二净。
#南美日记
https://m.cmx.im/@ValentineF/112007664871616175
↑南美人是人的又一案例。
不知为啥我这里蚊子的个头和声音都很小。前者表现为我到现在都没看清过一只蚊子,更别说打到了……后者表现为我听蚊子嗡嗡总听不清,无法定位,还会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听力障碍,得仔细辨别确认是蚊子而不是幻听。(我耳朵很好来着。)
本来蚊子就不多,这下更没存在感了。
友经典发言:
南美蚊子声音和南美人一样轻。
我不论是人在欧洲还是和坐标欧洲的朋友打电话都常常被白人讲话的声音吵到,听了只想叫他们闭嘴。而本地小棕人讲话又轻又柔,从来不会吵到我,出门被路人吵到那一定是English speaker——隔2米都能听见他们在说什么。而小棕人在公共场合说话,隔2米都要听不见了。跟本地蚊子真的有得一拼。
还记得在国内听见蚊子嗡嗡,我整个人都会头皮发麻,一激灵从床上弹起来。但在这里听见蚊子嗡嗡,我就差直接睡过去了。真的太轻了,轻到我听半天也确认不了蚊子到底在室内,还是在门外……
#南美日记
这里的蚊子还有个比较搞笑的地方就是……
一般来讲蚊子是趋暗的,所以开灯以后经常找不见蚊子。在中国,只要我开灯时间足够长,蚊子还是会出现的。
然而南美(确切的说是我国)的蚊子,我开个台灯它就不见了也就算了,我在airbnb开了一夜台灯,它一夜都没再出来……
搬家前在airbnb住了3晚上,后面2晚上都有蚊子,我都开台灯睡觉了。因为太亮,我往台灯上披了一件T恤,这样起码我能睡着。就这样,蚊子一晚上都没再烦我……
而我很确信房间里有蚊子,因为在决定开一夜台灯之前,我也是开开关关开开关关最后受不了了才干脆开一整夜的。
#南美日记
由于南美的食材太好了,加上我本来就不会做菜,天天乱吃。昨天饿得半死来不及去市场买好点的番茄,就去超市买了番茄罐头(番茄胡萝卜洋葱牛至混在一起打成糊糊的那种罐头),和牛肉(肥瘦相间带骨被切小的牛肋)一起煮上了。加了点芹菜叶边角料,煮变色后捞出来了。又加了我为数不多的香料:黑胡椒和牛至碎——本地人特别喜欢加牛至碎,吃披萨都要狂撒,我也就入乡随俗开始用牛至了。
番茄罐头的风味还是比不上这里的番茄,但来不及买了,凑合。炖一锅番茄牛肉,香味飘到到二楼。我睡前上楼自己闻到都怪不好意思的。
今天热汤吃时旁边忙活的本地人都夸很香。我都不知道怎么解释自己其实不会做菜这件事……因为这锅汤的步骤是:
1.番茄罐头和芹菜叶扔进锅开煮。
2.煮的时候切肉,冲洗。
3.把洗完的肉扔进锅继续煮。
4.加黑胡椒和牛至碎。
我做了啥啊,我就是把它们扔进锅里而已,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主要靠这里牛肉品质好,不焯水不加酒直接清水煮也好吃。上次有象友问我懒人食谱,我巨不好意思。因为我真的就是,把东西扔进锅里煮,它们就很好吃。我深知换成老中食材,用同样的方法做出来的东西是绝对不能吃的…………
#南美日记
https://m.cmx.im/@xunhuan2046/111405327115992332
今天吃饭看见一个爸爸带俩娃,还都是半人高的小男孩,看着有点像双胞胎(没仔细看)。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年纪的小男孩有多难带。两个小家伙上窜下跳的,一会儿想上楼看看(楼上是住人的不是吃饭的),一会儿跑来跑去,一会儿玩具掉地上又自己捡起来,一会儿一个惹哭了另一个……
只见这位倒霉催的饭吃到一半的爸爸一会儿把在爬楼梯的俩娃好声劝下来,一会儿叫名字让娃别乱跑了,一会儿安慰被惹哭的那个娃……
如果是女性带娃,我就要开始心疼了。性转一下真爽,看男的带娃莫名还有点报复的快感(?)。
#南美日记
饥不择食(?)走进一家寿司店,只见满墙的毫无意义的中文字符,看起来还是油漆工人临摹的那种,就是学中文的外国人刚开始学写汉字写出来的那种样子……
没忍住,笑场了。
不知道寿司店的本地员工看见亚洲面孔走进来会不会有冒名顶替综合征。
#南美日记
宜居之地生活体验之:在走廊上隔着老远(至少3米)就看见坐在长椅上的男的把腿收起来等我走过去了。
南美日记之被搞拉美研究的人写的书里的老中味儿呛到了
#南美日记 读了一本书名深得我心的#把我的心染棕,开篇还蛮不错的,越读到后面越被老中味儿呛到。
「油画上的昔日糖厂山谷呈现着红色的土地和绿油油的甘蔗田,而眼前这一片裸露的棕色土地则像一个受尽凌辱、青春不再的女人。在她那未被触碰的少女时代,这里该有珍贵的桃花心木,该有火一样的凤凰木吧?」
「他们忽然想起了奥运会。“翔-刘怎么样?”
“我不喜欢翔-刘,他太卖弄了。我希望你们的罗伯斯赢。”Z学着他们的外国人念法。」
刘翔怎么你了。一秒穿越回中人网暴刘翔的那个年代😅
「餐厅所在的高台下有卖唱者,居然有外国人把赏钱扔下高台。广场上公私混编的出租车排队拉客,更有各种公开和变相乞讨者。一个纠缠的黑人向我们介绍出租房,见我们不搭理,便诅咒我们遭噩运。一个乞讨口香糖的小男孩,听Z开玩笑地说:“我比你还穷啊”,几乎仇恨地回答:“绝不可能!”(¡Nunca!)」
你有什么大病要跟古巴小男孩装穷😅
「当时Z的邻座是一个黑白混血的胖女人,话很多。Z正打算像上次在普埃布拉那样练练“双簧式"外语。胖女人得意洋洋地说:
“我从美国拉斯维加斯来,到关塔那摩看望父亲。听说过拉斯维加斯吗?那是座灯光长明不夜城(ciudad de las luces),也有很多中国人开的赌场。”
这个套近乎的女人与在墨西哥同路的萨尔瓦多女人简直是对立的两极。
Las Vegas已经够让人恶心,开赌场的中国人更是倒胃口。」
?
「20年的拉美研究,多少次地书写古巴,今日才踏上这块土地。但我并不感到姗姗来迟,相反,人生的阅历给了我更广博的知识,更深沉的感悟。我们像海绵一样,从这个岛国红色的土壤里,从它沐浴的深蓝色的海水里,贪婪地吸吮一切丰富的养分,抵御正在漫延的中年软骨、老年痴呆。」
这文笔让我想起紫金陈。
「勒紧裤带的古巴人民急需喘一口气,就像旱天里盼雨的中国人民曾憧憬富裕。但是,就像我们需要你们的苦难历史敲警钟,你们也需要咀嚼我们的得失作借鉴。
日子亟待改善,人民需要喘息。但是,在我们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之后,如果俯首向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皈依,结局将更加悲惨。」
- - -
查了一下作者的伴侣(也就是文中的Z)百度百科介绍说「中学时代是红卫兵先锋,“红卫兵”这个名称就源自他当时的笔名“红卫士”。」给我吓傻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jpg
#南美日记
朋友们,还记得这条南美#女权 水平快赶超北美的嘟嘟吗:https://m.cmx.im/@xunhuan2046/111245824611158355
猜猜我又发现了什么?南美在立法保护#跨性别 权益方面也是全球领先啊我大震撼。
图:按国家或地区分列的关于性别认同表达的法律
深紫 身份变更合法,无需手术
浅紫 身份变更合法,需手术
红色 身份变更非法
灰色 未知/模糊
图源:https://en.m.wikipedia.org/wiki/Legal_status_of_transgender_people
整个南美几乎都是深紫,我震撼。
还有另外几件事:
1.
https://m.cmx.im/@xunhuan2046/111214111653709390
再次路过纪念性别谋杀 #Femicide 受害者女性的桥,我发现对跨性别女性的谋杀(transfemicidio)被统计在了桥的一边(年份和受害人数)。
南美:femicide纪念桥上留个位置写跨女。
老中:讨论跨女到底算不算女……
2.
之前在市中心见过女装大佬(外表很男性化并穿着小裙子的人),今天看友转发才意识到我见到的可能是street queen:https://kolektiva.social/@astridn/112103771721661345
能光天化日在街上走说明我所在的城市起码氛围还可以,我是这样想的。
3.
搜英文:列举拉美地区各国相关法律(包括同性婚姻合法化和跨性别修改身份文件/性别置换术)。非常宽泛的内容。
搜西语:多个lgbt相关域名详细报道拉美地区哪些国家哪年因仇杀死了多少人,性少数群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困境。非常具体的控诉。
关于跨性别的仇杀竟然是有统计数据的,但具体哪些部门/机构如何统计的我没查。南美谋杀率本来就高,所以数据看起来挺吓人。老中厕所门口国男随手捅死个跨儿这种新闻我记得看过不止一次,完全不会被统计进仇杀呢。类比一下就是,瑞典为啥是强奸大国,因为人家法律健全/受害者敢报警/有统计。
- - -
我的本地朋友一共没几个,有机会认识跨儿的话再给大家分享具体的跨儿处境。
图:世界上的同性婚姻
图源:https://en.m.wikipedia.org/wiki/Same-sex_marriage
南美大部分国家也通过了同性婚姻相关法案。
不知道简中为什么会把亚拉非混在一起还称兄道弟,发展中国家也好第三世界国家也罢,完全没法比啊!越比越觉得整个亚洲都是洼地。非洲我倒能理解,太穷了是没法发展的,但亚洲……尤其是东亚,呵呵呵。#吐槽中国 #吐槽东亚
浅浅查了一下:
「这一概念最早由#毛泽东 同志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他指出:美苏为第一世界,亚非拉广大被压迫的国家和民族为第三世界,中间的为第二世界。」
腊肉果然没发明什么好词,上次看象友吐槽历史虚无主义还是哪个概念也是他创造的来着。
#南美日记
https://m.cmx.im/@roseau/112110745318918558
看到这条想起来之前去办身份证(可以对标欧盟的居留卡),同一个律师的另几个客户都是白发苍苍的人。卡上会写出生地,助理询问工作人员如果出生地国家已经不存在了(país que no existe)怎么办。听起来是可能是南斯拉夫/苏联解体前就润走的人,不然原来国家的证件应该已经变更国名了……
最后人家卡上写了什么我也没看,我也不知道是哪个人,也不能一个个凑过去看别人的卡,有点可惜。
#南美日记
最近#悟了 为什么老中人很少将南美各国考虑为润的地点,除了很多老中有钱有权能去“更好”的地方如北美和欧洲一众发达国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
南美国家的风气和老中是两个极端。但凡能欣赏老中某几个国家特质(如“高效”),就不会想去南美。
1. 国家风气不同
之前读#刘瑜 的《#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第三章里就有个标题叫《什么是国家?从墨西哥的毒贩集团说起》。
「国家是特定疆域内合法地垄断暴力的机构。」
简而言之,南美国家的政府权力很弱,所以毒贩集团丛生。而老中的政府权力集中到不能更集中了,政府想做啥都行,为所欲为。大清零时代大家也体会过了。
南美:毒贩集团没事就和政府杠一杠;政府什么决策让民众不满意了民众就上街游行,尤其是原住民。
老中:“政府都是为你好”;“你不满意又能怎么办呢”。
2. 国民风气不同
讲真老中人做事算比较一板一眼的,除了能捞油水的灰色行业,剩下的都算“守规矩”。而南美这边人做事挺随意的,除了有些为外国人(尤其英语国家来的退休白人移民)办事的人可能会严谨那么一点点(不然老白男会很生气),其实也严谨不到哪里去,剩下的人都挺随意的。
我家楼下咖啡馆在instagram有账号,正儿八经写了营业时间但从不按着来。周日人少就直接不营业了,在楼上睡大觉。结果这周六不知为何也没营业,我回家还被路人问知不知道什么时候营业……我显然不知道……
据我所知,更多类似的家庭式小饭馆根本不会有社交媒体的官方账户,基本上饭点营业一波以后剩下看心情。之前看别人发vlog说最好直接加店主whatsapp,这样方便问,不至于白跑。
中国的大城市里几乎不会发生类似的事,小城市和县城里可能有。之前在周宁和福安就有所体会,小饭馆也是饭点营业一波,剩下就算门口写了营业时间也不一定会遵守,因为没那个必要。甜品店下午才开门,比网上写的时间迟了好几个钟头,还好我中午才到,不然就吃不着了。
平时朋友约着出去玩也是非常随意,用mbti爱好者的话来说就是「大p人」:可能提前一晚上约第二天见面,当天才临时起意决定去哪儿,甚至突然改变行程。
昨天和友约了下午一点见面,他十二点三刻跟我说见面地点,说自己大概半小时后到。之前和另一位友约去她家玩儿,后来临时变成去隔壁镇她阿姨家玩儿。
南美:随意做事,差不多得了。
老中:要做事就认真一点啊!
(下接)
(上接)
#南美日记
南美人的随意真挺逗的哈哈哈哈哈哈。多写一点:
- 写错名字
和友出去玩,买大巴票,票到手后友嘎嘎笑说售票员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a horrible mistake):把他名字里的v写成了b。——本地西语里面这俩音没什么区别,但把名字拼错真的很逗。反正大巴也没人查名字和身份证件,只要有票就行。
信用社工作人员可能是记不住我的姓氏(也就3个字母),也可能是输入法记不住,总之和我发消息时多次写成2个字母,漏掉1个字母,被我纠正后道歉,但好像就是改不过来。到最后我的态度就是「好吧随便吧反正我也不认可自己的指派姓氏那就随便你怎么叫吧」,也懒得纠正人家了。
律师拟授权书也把我名字拼错了一次,也道歉并改正了。上次办身份证也是可能把我和别的什么客户搞混了,邮件还提到了老公孩子,后来紧急补发邮件道歉并更正信息。
朋友开店有时候会寄快递给客户,就常有人写错名字。朋友很崩,但本地人好像并不在意,反正地址对了能收到就行。
- 写错别的
新找的房子签合同前让本地友友帮我看了一下,她看完以后发了一个捂脸的表情,跟我说他们把出租人和承租人两个词写反了,也就是我成了房主,把房子租给他们……
🤦🏻♀️
- 搞错别的
开店的朋友一边理新进的货,一边找出来一瓶液体皂里面有一小根纤维丝状物。朋友表示不管了,有客户反映再找进货商退,反正好多老外不在意这些细节。一会儿又看出来瓶身贴纸之前贴反了,所以瓶子上贴了两层,一层贴反了,一层重新贴正了。朋友表示真受不了本地人,我在旁边笑死。
- 不了了之
之前住的房子里(在我还没发现房东是个屌人时)大家开过两次“家庭会议”,第一次规定了我和租客姐姐按周轮流打扫卫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俩到最后都是谁看见谁顺手倒垃圾,根本不是按周轮流。
第一次大家还讨论了关于阳台的轮流使用,因为三个人同时用空间会不够,所以打算第二次“家庭会议”时再议具体谁周几用阳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没人记得这茬,阳台凑合用。
之前屌房东跟我用厨房经常冲突,后来他写了一个时间安排,错峰用厨房,也就执行了也许一礼拜,后来也不了了之了。
- - -
感觉本地人的态度就是「差不多得了」。这种态度对东亚人来说的确很文化冲击:你怎么能把客户的名字搞错呢?
但我这人显然是投错胎了,丝毫不在意这些细节,只顾自己哈哈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上接)
南美人的自然松弛和“不靠谱”其实是一体两面的东西。
友升职后变得很忙,加上他之前的上司离职了,案子都直接到了他手上,而他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所以压力很大。他说同事和老板都很友善,压力不是ta们给的,而是从客户那里来的。客户大多是gringo白人,他们不会体谅一个职场新晋升的人还有很多不懂的东西,他们只觉得自己付了钱应该得到很好的服务,服务自己的人最好什么都懂。——老中人应该很懂这种氛围:如果服务自己的人业务不熟练,付了钱的人就开始抱怨甚至暴躁;如果自己是不熟悉业务的打工人,工作过程中就会紧张,害怕出错。
以美国人为主的白人客户群体,尤其是男性,真的非常自以为宇宙中心。今天带我办事的律师助理也和我提到「他们(年纪一把了都)没能学会拥有耐心」。
相比之下,女性客户则好得多。律师助理带我和另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太太办事遇到情况变化也可以如实告知「以前不是这样的,后来改了,我还需要再询问并确认一下现在的情况。」换作是两个白男客户,不知道他会不会开始紧张呢。
题外话:友和我提过他有个关系很好的美国朋友老太太非常讨厌美国,而我则是非常讨厌中国,他差点就把我俩介绍为朋友了,可惜那次聚餐老太太身体不适没能出席。要不然肯定画面很美,一个疯狂吐槽美国,另一个疯狂吐槽中国。
有「人就是会犯错的动物」这个常识并将其作为人生基本信念,感觉大部分南美人都很放松。我感觉这里大部分人都能坦然接受自己和别人犯点小错误。反正只要不是literally致命的错误就行了嘛,至于上条嘟嘟提到的名字写错啦标签贴反啦出租人承租人写颠倒什么的,都是无所谓的啦!不用在意这些细节啦!
这种环境当然有利有弊。最明显的个人偏好就是:但凡能接受一点东亚社会氛围的人都会觉得南美很离谱。毕竟东亚看起来都那么规整而井井有条,到处都很现代化。
而我这种方方面面都讨厌「东亚性」的人则会觉得南美有趣而放松。毕竟别人都能犯错,那就意味着我也能啊!于是乎沉浸在「要是哪天我做事出了点纰漏也不会有人责怪我」的喜悦中,尽管我并不需要做什么事。
#南美日记 (上接)
再来讲讲南美人的随性。
开店的朋友和我说这里很多人做生意都很随意:本来好好的供应商,instagram上这么多粉丝,生意很好,有模有样的,说不做就不做了。发消息都不回,直接人间蒸发了。想进货都进不到。
东亚人讲究一个有始有终、善始善终,最忌讳所谓「虎头蛇尾」。挺好的,也挺不好的。多少人被困在自己并不想继续做的事情上,只因为不想「半途而废」?
引用一下我挺讨厌的一男的(周国平)写过的挺有道理的话:
「人应该有两个觉悟:一是勇于从零开始,二是坦然于未完成。」
这句话当年很治愈我。因为我当年就是无法坦然于未完成的可悲的东亚人。#吐槽东亚 #ADHD
朋友还说这里的人不太会说no,不回消息就是拒绝了。
我be like:好哇!用不着像老中人一样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想一些礼貌拒绝的语言,对当事人自己的心理健康有益。(但显然对发消息者的心理健康无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知道南美人的自然生长和没经历过工业化有没有关系,大家真的好自然。除了被宗教信仰熏陶腌入味了以至于堕胎合法化进程缓慢(与此同时同性婚姻都合法化了,跨性别更改证件和做手术都合法化了),剩下真的好自然,方方面面的自然。就像猫肚子饿了会吃东西,困了会睡觉一样,一点不拧巴。
不过话说回来,宗教信仰还是白人殖民者给南美带来的,所以😅😅😅
@xunhuan2046 从零垃圾的角度讲如果能挖坑堆肥是最好的,各种食物残渣会继续排放甲烷温室气体,不过也不差这一个了。还有露营我看见有人推荐把果核种子之类的随身带走,因为有可能会影响小区域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