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朋友圈:后来我才知道,当另一个群体在表达情绪的时候,作为听众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承认这种集体情绪的正当性,承认表达和宣泄是一个人/群体/社会自我调节机制健全而不是缺失的表现。第二件事是让出讨论空间,不要喧宾夺主急于表达,要去倾听他们久被忽略的声音,去体会他们真实的切身的感受。第三件事是发问,当这种感受的某些表达和我的”理智”产生矛盾的时候,我应该先质疑自己所谓的理智是不是也基于某种感受,再去向另一个群体的成员虚心请教他们对于这种矛盾的看法。第四件事是自省,如果我属于被这种情绪针对的对象群体,我代表得是对象群体中冥顽不灵固步自封的一面,还是积极沟通寻求改变的一面。最后一件也是永远不需要做的事,才是满脑子想的是自己的形象,每句话都试图赶紧撇清自己和对象群体的关系。
才知道有部纪录片《天降》是讲中国湘西边陲一个小镇居民饱受发射卫星之苦,因为每次卫星发射,总有残骸跌落在他们生活的地方,或者砸死人,或者砸破屋顶,村民问能不能跟领导说说好话,然后不要再落在我们这边?村民被教育要爱国,无奈忍耐这种不便和影响。根据Reddit一个帖子的评论,其实很多经过那个区域的是商业卫星,是其他国家向中国购买卫星发射服务的卫星,都是亿元左右。钱被政府赚了,赔村民一个屋顶才两千。
@derimpasse 鼻子上可能是癣、伤口结的痂或者只是脏了,鼻支的话眼睛鼻子的分泌物会很多。去医院体检下,按照驱虫药上的说明来驱虫。
对于活的像个人而言,非必要的才是必要的,必要的都是非必要的。这话需要多解释一句。就拿吃饭来说吧,谁都不能否认吃饭是必要的,对吧?可是为什么还是会饿死人?正因为在不承认非必要的年代,他们给你留出的粮食份额,是完完全全的“必要”,没有一点多余的成分。单田芳说,他年轻时候一个月定量是30斤,说不够吃,被打了个半死——怎么不够了?一天一斤大米是2000大卡,刚刚好就是一个成年男子所需热量,怎么不行了?可是不好意思,就是不行。在一个成年男子定量30斤的时代,就是有一大批人会饿死。为什么?因为扣除一切“非必要”,意味着人就是会在生死线上下挣扎,在一点余量都不留的情况下,固然每个人被饿死都有偶然成分,但是“会饿死人”则是必然的。而且,以上说的都还是硬核事实,根本没有上升上所谓人性的层面。从人性的角度说,“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就一定需要非必要的东西。还是拿吃饭来说,为什么要加调料?为什么要有餐具?为什么要上桌而不是丢到地上让你像狗一样去抢?所有这些让你享受美食的东西,严格来说都是“非必要”。而且再往深里说一层,以上所说的这些“必要”与“非必要”的区分,本身也是很无聊的——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你管我干嘛?总之,无法论证其必要性的东西,对人性而言正是必要的;非要在这里划定一个所谓的“必要”出来,这种心态才真是非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