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都不再关心简中粪坑里的破事了。不明白最新一期采访我连听都不想听。但是看到某位流亡德国的白纸运动被捕者对这件事的评价,还是觉得这个世界对中国男性太多宽容。什么都是事出有因。男性政治活动家瞒着妻子孩子做这样的事,很伟大吗?有什么可提倡的?在墙内,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不对自己朝夕相处同床共枕的人说一句,对方连consent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拖入巨大的无法对抗的黑洞,还很伟大,心里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我真的怀疑自己的逻辑。难道这很正常吗?
再说,同样是被捕,白纸运动里那么多女生参与,只有一个男的逃出来公开发声,现在还有能力去联系媒体。编程随想和男性人权律师被捕,有人去采访他们的妻子,互联网上那么多公开讨论。而中国女性被捕之后呢?彻底消失了。乌衣在哪,她在做什么,有人关心吗?有人像关心男性活动家一样给过她们关注吗?
好好想想这些差距,不知道男的怎么好意思评价中国女权。
第一次听北京酷儿合唱团的《女人之歌》,听得好感动,也是才知道创作了《阴道之道》的BCome小组还写过歌词。
群友分享了BCome的女权行动派十年前在北京的地铁快闪:《你是否听到女人在唱歌》。太了不起了,女权行动派这些年滋养了多少人,点燃了多少人的信念。啊啊啊好骄傲!
提及恐双症和恐跨症以及二者带给人的相似体验
冲浪遇到女同博主说她讨厌双性恋的存在让主流媒体一边说角色是酷儿一边让祂们谈异性恋爱变得更加容易…这条推的评论很快上升到直球恐双情绪,甚至有人直接说yes I am biphobic. Cope! Give me more lesbian characters 而只是来看有没有新饭绘的我就像一只路过的狗被人踹了一脚。
我觉得我如此无法容忍恐跨症的原因也有觉得恐跨症和恐双症带给我的感觉很像,只是前者发生在一个更大更严重的规模上。作为bi+的体验也是一群人努力想要驯化你成为他们的一员(“你直接说你是直人不就好了吗”/“你明明就是男的/女的”)的同时另一群人一直在尝试排除你(“你不是酷儿你只需要扮演直人就可以蒙混过关了我们的安全区不欢迎你”/“你不是男的/女的/enby休想来占我们的‘性别红利’”)。每天接触到人们讨论相关内容,无论是直人还是酷儿,我都要脑内来一次很长的演说试图去validate不是我和像我这样的人有问题。可是我明明不需要去validate这个因为我们确实没有问题啊!所以我每次谈论恐跨症都会打cw,因为我能想象按恐跨情绪出现的频率,时时刻刻都要进行这种validation一定非常累人…
就我度过gap year的体会来说,感觉咱们老中小孩既需要休息,但真正得到大把休息时间的时候,其实是过不安稳的。你会不由自主地跟同龄人比较,无所事事的夜晚,很容易被一条朋友圈动态、父母一句话打破平静,反正我是频繁陷入抑郁情绪里。此时你没有工作没有学业也负担不起家庭开销,而在你处于这种无援状态时,老中父母很难不对你使用权力,试图控制你的选择。我们想要平和地度过gap year,父母的真心支持、明确的规划和充裕的资金是缺一不可的,像我gap到一半就受不了整天伸手要钱,不得不打点工挣点零用。
我个人的想法是,在没有收入来源或者跟父母住在一起的时候慎重考虑gap,比较理想的情况是不跟父母在一座城市,工作几年gap一阵,这样会活得舒坦很多。因为老中这里的社会氛围是不支持年轻人休息的,想要说动父母和别人不加评判地接受并在各方面都支持你并不容易,只有在能够自己支持自己的时候,再去考虑选择有益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没有后顾之忧。
家人在淘宝一家皇冠店铺买的海外进口药发现是假药。有多假呢?官网上写瓶盖上有镭射标就是真的,镭射标上还有独一无二的编码可以官网查询编码。
买到的药瓶盖上什么也没有。
不需要索赔,但是希望下架该假药不要再害人(因为月销几百件)。
于是在评价里回复了官网验证地址,并且在一个关于真假问答里回复了官网验证地址,并说明该店销售的疑似假药,因为没有防伪镭射标。
随后致电人工,表明:
1、不索赔。
2、要求淘宝惩罚售假店铺以及下架假药。
人工客服告知非常重视假药问题,已经左升级处理,会在24小时内由专人联系。
随后在三天内,每24小时联系一次客服,询问进度以及为何没有人联系。
今天登录淘宝,发现被禁止评价和评论了。原因:恶意账户。
顺手点开假药链接,链接正常销售中,店铺一切正常。
没有什么感受,其他方面也有所经历过。
只是有时一些小事情,会让人想要逃离这个地方。
贸然@board,因为觉得这个值得分享给中文毛象宇宙的大家❤️
之前我觉得,我又没有孩子且不打算有孩子,那我为什么要读 #parenting 主题的书?但是后来发现,即便没有养小孩的打算,(靠谱的)parenting指导其实很有助于我养自己(和我承受了很多创伤的inner child)。
之前看了一本《The Book You Wish Your Parents Had Read》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42348818-the-book-you-wish-your-parents-had-read
只能说是一生推。从如何做parent这个视角回看自己的过去,就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被这些经历塑造的自己有了更深的理解。终于得知“不dysfunctional的亲子关系原来是这样啊”,有一种治愈、释然、又grief自己从没得到过这样的养育的感觉。但学到的这些parenting的方式可以用来self-parent!重新以正确的方式养育自己。
今天听到一期相似主题的NPR Life Kit的播客,又让我有了这种感觉。这期叫“Build a stronger connection with your kids”,强烈推荐!开头不久的这一段话直接就击中了我(估计也能击中很多象友):
“A conscious parent is somebody who is aware that, when you pa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fear and control, and blame and shame and punishment, then you actually mess up not only your chances at connecting with your children, but your children's capacity to connect with themselves.” 😭
这是播客链接,邀请友们听听来治愈一下自己:https://www.npr.org/transcripts/1172161496
今天在上海大学罗小茗老师的讲座上问了有关厕妹的问题,老师的回答让我感觉受益匪浅,也分享给大家
问: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了厕妹现象,我观看过这个群体的一些言论,她们认为用自己创造的一套语言去诋毁、辱骂他人是正当的,并且自认为这种行为带有反抗的正义性。她们认为自己用“厕言厕语”表达出了被结构性压迫所不允许表达的东西。可我感觉非常悲哀,比起权力机构操弄语言而造成的语言败坏,我觉得这种人群中自发产生的语言败坏是更加可怕的。反抗的尝试却走向更深远的败坏,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很赞同你的看法,我也觉得非常悲哀。而且我觉得不光是厕妹文化,其实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相似的趋向。我的观察是,因为语言的某种败坏和被规制,导致了今天的人对反抗的理解是高度局限的。就是如果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反抗,那么我觉得一个有健全理性的人他是可以去选择的,他可以去考量。可是我觉得很悲哀的是,至少现在在年轻人当中,他们看不到各种各样的反抗。他们可以看到的是很有限的几种,在这之中,去掉不敢做的,选择就更有限了。
那么他们就会退缩到非常暴力的形式,并且这暴力中有他们未曾意识到的同构性。在这种反抗中其实和今天的权力结构有高度的同构,非常专制、暴力,而且有大一统的倾向。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这些互联网现象,但我听同学们的讨论、交流,现在互联网上这个趋向非常明显,除了这个厕妹现象,还有现在互联网上的女权讨论也是这样的。在各种我们今天被允许冒头的反抗里,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同构。基础设施的败坏最后会影响整个社会,社会又会影响人的心理,而厕妹现象就是层层败坏的结果。这个现象是文化剥夺得过于厉害了之后,她们可能只能采取这种最最粗劣的形式,她们没有别的形式可以选择。
所以你问我原因是什么,虽然(厕妹)各人的情况不一样,但我觉得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是过于厉害的文化剥夺。举例来说,本来大学、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应该是文化赋权的过程,但实际上你们今天在大学教育里遭受的是文化剥夺。知识可以搜索到,但文化赋权并没有在大学教育中实现。
我是觉得如果对此不满,就应该从考虑如何对今天的人进行文化赋权开始。
我是个特别悲观的人,觉得文化圈的性骚扰和权力霸凌现象其实并非最严重的,在这个领域中,出现这么多指控引发这么多讨论,恰恰说明这个圈子的权力组织相对薄弱,女性从业人员的权力意识相对明确,发声渠道也比较多。
其他基本保持沉默的领域,比如政治、商业等圈层,所得利益团体的力量更强大,女性发声的成本更高,相关指控和讨论进入公共视野的可能性更小。在那些领域发生的骚扰和霸凌现象很可能更为普遍更加严重,受害人的感受也更为无望。
更糟糕的是,这些领域并非什么黑暗的角落,反倒是某种程度上的所谓社会“主流”,掌握了一整套的话语体系,为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描龙画凤,合理化上位者不受限制的权力欲望和欺凌,同时对弱势群体进行规训,直接强迫(强制劝酒、无必要的加班、非必要的开会都是最常见的服从测试)兼以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职场上的知心大姐和各种野爹都爱为新人指路,就算不是直接为自己铺路,此举也能够帮助他们合理化自己所见证所遭受过的种种不公义,把每个人都绑定融合在这么一个既定的权利结构之中,世界就稳定了,他们就能自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