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何时关心过审美?
四十年前的教材拿出来比较——它是一夜之间的事儿?
倒是呼吁提高美术工作者权利和待遇和美术编辑的话语权,遏制业界的业务能力倒退、行政指导专业、层层转包的腐化;更有甚者进而加强少儿美术教育呀!可倒好——目的直指出版审查——别的啥都不做,进一步掐紧咽喉。
根本不知道少儿出版从文字到插画杯弓蛇影的审查已经到什么地步了:一切敏感源,能不提尽量不提,能删尽删!而在审美上,很多出版社甚至没有配备美术编辑。
再者,美术专业的“技工化”有人关注过吗?
一些平时根本不读书、闭眼买童书的人忽然睡醒要找“意识形态渗透”的责任人了?
全人类的聪明人都集合在这儿了。难怪日新又新天天有新闻看呢。好日子在后头!
阿尔祖古丽·艾散,Arzugul Hesen,关押原因:“应收尽收”。
应收尽收,在2018年新疆的档案里出现,而2022年的上海人对这个词已经无比熟悉。之前在tl无数次看到“集权政府终将会把新疆模式扩展至全国”的论述,而这四个字就是现实。
BBC 新疆集中营的报道,其中很多信息,和我17年在南疆采访时跟当地官员接触得到的信息一致。当时成规模化的集中营没有铺开,但应收尽收和强制劳动初见雏形。
我直接问过南疆官员维吾尔族人会因为什么愿意进监狱,真的有所谓的“暴恐”吗?他们轻轻松松地说,就是蓄须啊,头巾啊,手机浏览“外网”啊,转发宗教信息啊。他们会逼迫维族人抽烟喝酒,不服从的也被逮捕。他们告诉我,17年主要任务是维稳,18年是改造,19年常态化。现在回溯,皆成为现实。
关于半强制劳动,我当时进了某个上海援疆的纺织厂,很多工人月薪数百,远低于其他工厂的 1500-2000元/月。我问厂长工人怎么招进来的,他小声告诉我,都是来思想改造的,他们的家人有“问题”,他们受牵连。这跟 BBC 稿子中的 "guilt by association" 一致。
当时,除了见到的各种山雨欲来的迹象,我有个很恐怖的感受:维吾尔族社区被击碎摧毁了。
观察到的一些 facts:
1. 破坏原有的社区,重建大规模安居房,逼迫维吾尔族人离开农村,搬入城镇,失去原有的社会连接。
2. 高失业率。 在农村,很多人无地可耕。盛行斗地主、打台球。
3. 医疗落后。全靠援疆医生支撑。举例:本地医生只能大切口手术或截肢。
4. 离婚率极高,年轻女性被迫早婚早育。家庭内部不平等严重。很多维族男性逼迫妻子出去打工养自己。
5. 维吾尔族人被强行纳入到现代制造业中,原有的生活方式被破坏。他们非常不能适应朝九晚五、工厂流水线的作息。厂长指责他们迟到早退矿工,克扣工资作为处罚。
即使有一天集中营没了,寄宿学校没了,但对于整个民族的破坏性打击,还会延续千秋外代。这些从北美、澳洲原住民的遭遇完全可以预见。
这事真正折射出的恐怖在于,这其实并非真的是出于某种民族仇恨的清洗,是的,我认为这和纳粹之于犹太人的性质并不相同,“务实”中国统治者们没有那么多“高尚”的民族信仰和血统洁癖,这是单纯的权力对于挑战自身秩序的团体或个人所呈现出最无节制最疯狂的样貌而已,或者说,这是一个独裁政权撕下面具后最真实的样子,它一直是如此,只是我们被它日常带着面具的样子欺骗了,“种族清洗”是西方人基于对过去独裁者的经验所形成的判断,这种判断用在新时代的独裁者身上有一点想象力匮乏了,从长远来看,这些迫害的经验和技术反而是为了“同族”的我们而准备的,现在只是在小规模的预演,只要他们需要,他们不会吝于把这些用在同民族的被统治者身上,因为这里面最关键的身份对立从来都不是民族,而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至上的权力和卑贱的奴仆之间的关系,我们还没有遭受这些是因为这层脸皮还没有被彻底撕破,等真到了内忧外患退无可退的那天,他们还在不在乎这层皮就很难说了
給象友們推薦一個paraphrase軟件。把自己寫的英語句子放進去,就會出來更好的版本,比如説詞匯更加多樣,結構更加清晰。如果自己不滿意,還會提供近義詞替換等其他操作。太好用了,誰用誰知道。
啊!我那屎一般的英語表達。
鏈接如下:https://quillb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