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來說,因為原劇用的是四十年代末紐約的中下層社會的語言,其中不乏某些土語,因此三哥在翻譯中,大膽的用了不少地道的北京土語。這樣的翻譯,表演出來的效果,不僅得到了米勒的贊揚,而且得到國內觀眾的認可。而當時中國民眾沒有推銷、保險、分期付款等概念,這類的差異性則在節目單加上注解說明。劇組排演時英若誠特別辛苦,不厭其煩地翻譯米勒的想法和意見給每一個人,也因此留下了許多本筆記,都是他轉述米勒對角色、舞台、燈光等的詳細記錄。一字一句親筆手稿,見證了英若誠對此劇的心血,真是勞苦功高。後來台灣也想請米勒去導《推銷員之死》,但又不願意用英若誠翻譯的劇本,米勒為此一口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