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彻底把「#政治正确」这个词用烂是最直接的回击
下次看到任何影视作品里的帅哥角色,请大声指出——
现实中男的十个有十个都肠肥脑满,却偏偏找八块腹肌一米九的男演员来代表,这种政治正确什么时候能停!
下次看到给女性角色安男性浪漫爱对象,请大声指出——
2024年了男的不会还以为女性整天在想男的吧?异性恋的政治正确滚出文化作品
下次看到游戏里把男性角色设计得英武神采,请大声指出——
真是好笑了整天只见男的上街杀小孩虐动物性侵女性,却在游戏里给自己搞伟光正的政治正确形象,吐了
下次看到冷硬派男性角色,请大声指出——
明明男的更可能作为这个故事的凶手,却非要设计成侦探,这种一点都不符合作品的政治正确角色设计能不能不要强赛给消费者
更多情景请尽情挖掘,让社会意识到顺直男在文化作品中的存在才是需要正当理由来说服消费者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之所以想这么做,是因为看了一个关于扼杀行动力的视频。里面讲到avoid social comparison, don’t compare yourself to everyone.
Jsut pick a few people you admire, people who are working the kind of job you want, people who are achieveing the goals you’ve set for yourself or ligving the life you aspire to create, find a handful of these like-minded people, and use them as mentors.
推一下在豆瓣ADHD组看到的这个帖子:ADHD如何享受假期。
看到的时候有一种感觉:这确实是我想要的东西。因为本人情况就是,有外在学业/工作压力的时候能把日子过过好,但到了时间充裕的假期就过得半死不活,而且自己也不开心。感觉这或许也不是ADHD专属的问题。
方内网络女性主义最初一段时间里曾经是大众的,“全民参与”的,具有女性主义版本启蒙的色彩,因此也曾一度呈现出繁荣的姿态,那时“激进女性主义”还没出现。到现在方内的网络女性主义运动算是完全凋零了,从曾经面向大众的“思想启蒙”思潮到为追求纯洁性的、阴谋论的、reactionary的“激进女性主义”所取代,走向封闭和衰老,后者打出了“全网三百”的口号。后者也确实是否定理性的。
之所以liberal的影响部分地褪去,可能也正是因为女性主义的落潮。
再想到回首同一代人能在他们中看到些什么,我也差不多厌烦了同人在同龄人中压倒性单一的地位。或者说其实是BL。他们几乎不是“能有各式兴趣”或单纯对同人有兴趣,而是把每件兴趣都变成同人,用同人的模式去应付每一件事。同人才是他们的社会形式。我们这一代人似乎除了同人再无甚可做了。
我的女同或者说对男性虚拟角色真没什么兴趣及热情的身份,确实是我在这样的环境中身居边缘的原因。
http://xhslink.com/a/O3Wl8vfGnvyW
在小红书发现了一个非常天才的帮助ADHD完成任务的方法:完成任务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可以换抽卡机会来让AI抽一首你会喜欢的歌推荐。
其实这个方法本质也不算新鲜,我已经见过很多把计划和完成任务游戏化的项目了,但这个的优势和创新就在于:把评估任务和奖励这两个需要费力思考的事情全都交给AI自动化,无痛开启和进行,专注于完成任务而不是费力思考游戏设计。
我就是之前因为无法确定完成一个任务到底要有多少奖励 和 积攒了奖励之后之后我到底要用什么实际奖励奖励自己,而永远玩不下去这些游戏。
现在就好了!AI会根据你描述的任务和成果自动给你评估奖励(积分和经验值),奖励也是根据你的口味推的歌,既会让你很喜欢又不用你自己想,而且这是你自己挣来的歌,既会让歌更好听也会让任务更值得……
而且还用了“抽卡”这个形式增强了未知感→增强了渴望。
根据原帖稍改一点的初步PROMPT
「我是一个adhd患者,我需要你协助我完成一个奖励 系统,完成目标给予我奖励和夸奖从而使我增加成就感。
我会告诉你我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你会根据我定的任务评估难度等级,每次完成加相应的经验和积分,等级有10级,请根据经验逐级增加。
你评定积分和经验值的方法可以根据任务来,更灵活精准,而不是只有几个程度。
我完成之后可能会给你看成果或者自己评价,你可以依据此重新评估奖励,原则是合理、符合心理学,奖励和收获最大限度地让我有动力继续玩这个游戏。
积分可以用来兑换奖励,这里有个抽卡系统,卡池里是一些我会喜欢的音乐,抽卡需要消耗一定的积分,当我发送"抽卡"时,随机告诉我抽到了什么歌曲。
还有什么你需要了解的信息吗?」
(然后AI一般就会问你喜欢什么歌,我的方式是把我的fav歌单里的所有歌名发给它,让它总结要素,然后自己再补充一点特点。目前被推了Something Good很喜欢!而且alt-J我从来没听过但顺着听了几首都很爱)
而且有种迫不及待想要快点完成任务听到下一首歌的动力,特别是做完了积分2+2+5的三个任务后,我光速完成第四个以便抽卡!
如果是已经听过的歌或者完全不喜欢的歌,也可以直接叫AI再推一首,但是不要滥用成推歌AI)
(原贴prompt虽然提到了等级,但没有说等级有什么作用,我觉得这个设计挺好的但我也想不到等级有什么作用哈哈哈)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422785
之前看到这篇科普,回想起来还是很震撼、恐怖,但又有一丝安心。
我大概组织一下语言,因为这太反常识了:
如今象征着“生命”、“自然”、“地球”、“环保”的树木,其实是曾经招致过地球世界末日的异常物。
说在远古世纪,植物为了能够生长得更加高大而进化出了“木质素”,从植物变异出了巨大的树木。地球上大陆的大部分都覆盖着这样动辄三四十米高的参天巨树,“森林的光合作用让地球氧含量一度超过30%,高浓度的氧气也让同时期的昆虫体型远比今天要大,雨林中游弋着盈尺的巨脉蜻蜓”。
但恐怖的是,自然中根本没有能够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
也就是说,树无法腐烂。
一棵巨树死后会继续存在千百万年,那时的大陆上遍立着不朽不坏的尸体森林。
纵然沧海桑田地层变化土壤深埋,树的尸体依然顽固地存在——如今地下丰富的煤层,大部分都是那个时期无法腐烂的树木被地层挤压形成的。
树木生前以光合作用吸入的无数巨量二氧化碳,死后也无法被分解重回自然,导致空气中的温室气体越来越稀薄直到临界点,没有温室效应的保护,地球开始了数百年间的降温直至成为极寒地狱,不间断的冰雪覆盖整个世界,生物迎来了全球大灭绝,这一事件被称作“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
又过了数百万年,终于,能够分解木质素的真菌诞生了。
树木终于能够自然腐朽,被禁锢的碳元素终于能重回自然。树从招致数百万年冰河末日生物大灭绝的”异物“终于成为了正常循环系统的一部分。
而地球上这样的大灭绝和末日此前曾多次重复,未来也会一直重复。地球上众多生命的演化和发展就注定末日会不断来临,不断毁灭一切生物,将地球生态维持在只有微生物存在的寂静状态里——而这种死寂也是地球历史中真正的常态,百花齐放的不同生命才只是匆匆一瞬。
这就是”美狄亚假说“,以古希腊神话里杀子的美狄亚命名。地球,或者说,地球生命的集体无意识,是自我毁灭的、自杀性的。生命诞生就注定会走向自我毁灭。
现在想想,人类说要保护地球,或许还是太傲慢了。
我们人类只存在了相当于地球历史的几乎千分之一秒(多半也将集体毁灭在另外千分之一秒后)。我们破坏和试图拯救的环境只是适于我们生存的、极为特殊且短暂的一种地球环境。
人类的发展无疑会加速下一次大灭绝的到来,但是地球本身并不在意,或许根本没有留意到。
灭绝一定会再次到来,地球会再次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等到我们灭绝之后,甚至就连那些曾经堆积如山、无法降解的白色垃圾,也会成为地球新生态循环的一部分吧。
新的真菌或其他的什么微生物会诞生出来,分解我们曾视为不可毁灭的塑料、钢铁、人造物,又或者它们也会随地壳变动,被地层压力、高温或种种气体重塑转变为全新的物质,就像曾经不朽的森林一样。
地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在下一个亿年来临之前,下一次生物系统演化中侥幸进化出的文明或许还有机会挖掘到我们遗留下的地层。而下一次的短暂生物系统演化也将继续迎来它们自己的大灭绝,使地球再次重归长久的、正常的寂静,反复循环——直到地球走向被太阳吞噬的终点为止。
@pearl 啊!这么一解释我也懂了!梗学博大精深 也谢谢你嘿嘿嘿
@pearl 我解释不好,友友直接看链接!是源自游戏Among Us的梗 其实我对这个梗整体都有点云里雾里的
https://amp.knowyourmeme.com/memes/sus
没想好怎么介绍自己只好率先亮明non-binary身份的你的无固定昵称网友!
抱歉但是个地雷(adj.)酷儿,不是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