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ra自學+裸考合格N1的日語學習分享~如果覺得以往的外語學習很痛苦或者收效甚微,不妨試試。
RE: https://forwriter.homes/notes/9j5rh1b4c1
全面解读中国电价改革及电价结构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2594122
科普 | 随电价征收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https://news.bjx.com.cn/html/20230423/1302531.shtml
公共轴上那条关于#亲职化 #Parentification 的嘟文令人不适
#亲子角色倒转 指的是长期、持续的家庭关系和亲子互动模式,并不是对单次、单一事件和行为的描述
一篇该主题下比较新的文献综述:
https://www.sciscanpub.com/index/index/down_article/id/4739.html
从网友的描述中我们只能看到单一事件的事实,我们当然可以做出「既然当事人讲了出来那很大概率不是单一事件而是常态」的推测,但在那基础上的评价就完全是外人对自己假定情况的借题发挥、和当事人所陈述的事实完全无关了。
东亚地区特别喜欢打造「懂事的孩子」,不及格的养育观导致高比例的亲职化家庭关系并造成了年青一代普遍的心理障碍,这些都是应当被社会关注和讨论的议题;但回到网友自述经历这一单一事件中,更好的关注视角也许是丝国社会福利体系中对心理疏导的极度轻视、社会安全网能为个体提供的支持极其匮乏等等,而不是将焦点指向民众共情、将其定义为「向上共情」予以否定。
刚在听很喜欢的心理咨询师严艺家的播客。她说,亲子关系中,只有足够亲密,才可以实现(精神层面的)分离;所以,想让孩子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前提是孩子在父母那里感受到足够亲密和安全,知道有个大后方,才敢大胆向前走。
我一个恍然大悟。
我知道跳出拖延和提升行动力是我的人生一大课题,而近来我在探索的却是如何把拖延作为方法、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可是我不觉得违和,反而越探索越确信可行。原来是这个道理:
我得知道回到「拖延」是安全的,我才敢放下它往新的方向走。我得跟它变得亲密,摸索到「拖延」也能舒适的mindset。我得让「拖延」变成能放进我的toolkit的样子,而不是一个笨重的包袱。
这个道理解释了为什么身心探索把「接纳」看作改变的起点。很多人生课题都可以用上这个思路。
我潜意识总是把找工作当只有一次机会的考试想要准备好了再行动,然而事实是首先不可能有真正准备好的时候,其次是我就算真的本色出演又怎样反正我就烂!哪家愿意接受我的烂我去哪家不就完了!
之前看了篇说多兴趣者如何管理个人兴趣的视频,里面说要分辨清楚你到底是真的感兴趣还是因为羡慕别人花费数十年学习的成果而感到一时兴起和嫉妒,还有要学会克制学习新事物带来的新鲜感,意思是学新的总是很让人兴奋,但一旦进入学习的瓶颈期后很多人就会感觉无聊和倦怠,开始觉得自己的兴趣消失转而去学新的事物,获取新的学习新鲜感。
我最近觉得我就有一些这样的问题……说是问题也不准确,因为有的人无意在兴趣上投入过多精力,获取愉悦的新鲜感就行,但有的人愿意在兴趣上投入长久的坚持和自我折磨,从这种过程里获得深造学习新知的乐趣,作者在视频开头也提到要辨明自己真的想学什么,学会区分主次,我觉得这个主次或许需要在体验过很多次不同的兴趣新鲜感后才能发现自己真的想坚持下来的是什么吧……总之还是想告诫自己冷静对待疲乏期。
推特上有关于冰上尤利剧场版的瓜,我还没有时间全部看完,看到一点说大概2022年就几乎确定被毙了,英文好的朋友可以先去吃瓜 ➡️https://x.com/sad_yoi_fan?s=21&t=v34_1Y5WWsCU2cACOR26Bg
没想好怎么介绍自己只好率先亮明non-binary身份的你的无固定昵称网友!